寒露必知!吳明珠教你掌握「關鍵時刻」,吃對食物、做1件事防血栓


寒露是秋季的第5個節氣。從中醫角度上說,這個節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中醫師建議可多吃蓮藕、白木耳、山藥、秋葵、豆漿等滋陰潤燥食物,並避免生冷、重口味食物攝取,以免增加損傷脾胃。


在中醫裡,寒露是指將凝結的寒涼露氣,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已經快要凝結成霜。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節氣進入寒露,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最大特色就是氣溫降得很快,尤其是清 晨跟晚上氣溫明顯偏低。

避免劇烈運動 以免耗散精氣

吳明珠表示,寒露節氣一到,民眾可明顯感受到,汗液蒸發得比較快,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會有毛髮脫落和大便祕結等症狀。這個時節養生的重點為,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中醫師康涵菁則指出,寒露後的寒意感會猛增,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此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體內之時,養身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早晨清醒先做 1 事防血栓

《黃帝內經》:「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說明寒露起居應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則可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現代研究也證實,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

康涵菁表示,秋末冬初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後,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故血栓容易形成。康涵菁說:「起床前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也可以預防血栓形成。」

掌握3原則遠離「秋乏」症狀

由於寒露容易誘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因為此時的氣候實際上是夏秋暑熱與秋涼乾燥的交替,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民眾若要減少疾病的發生,寒露節氣養生3大重點:

防秋乏

秋季日照時間逐漸縮短,黑夜時間延長,作息應順應日夜交替變化,而早睡晚起有助於調整晝夜節律,加上氣溫轉涼,早晚溫差大,建議每天多睡1小時,可緩解頭暈、疲倦無力、胃口不佳的秋乏症狀。

防秋悲

一到秋天,許多人就開始提不起勁,吳明珠強調,除了透過茶飲讓自己充滿活力外,也可以藉由穿上顏色艷麗的衣服,例如紅色、橘色、黃色,刺激身體興奮、產生溫暖感,讓自己元氣滿滿。

防秋燥

建議可多喝水讓皮膚多補水,應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吳明珠說,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也可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足部保暖+1穴位 增加身體免疫力

寒露不露腳,防止寒從足生,相關研究表明,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人體抵抗力下降。建議每天睡前熱水泡腳30分鐘,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吳明珠說,寒露常搓大椎穴可提升陽氣、防感冒。進入深秋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大椎屬督脈,督脈總領一身陽氣,搓熱大椎可以提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建議民眾出門前用手掌搓熱大椎穴。

彈中指促進氣血循環

彈中指可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寒露以後,氣血流注心包經,吳明珠說,每天中午彈中指,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重覆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手腳冰涼。

除此之外,寒露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類食品,建議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具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文/邱玉珍、巫俊郡

諮詢醫師:中醫師吳明珠中醫師康涵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