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體清一清!中醫解析生活排毒 7 方法,遠離 6 邪保健康


中醫認為,「排毒」是一種體內正氣和邪氣對抗的過程,應稱為「扶正祛邪」。中醫師表示,所謂「邪」,就是引起身體不舒服的一切來源,所以中醫排毒就是驅逐造成身體不平衡的狀況,把身體調整回復正常機能!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將「毒」分為「內邪」與「外邪」。內邪,是因為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造成病理產物推積,如痰飲、水濕、瘀血、蟲積;外邪,則是環境氣候因子造成不適感,也就是「六淫」的「風、寒、暑、濕、燥、火」。

6 邪侵擾讓健康出問題

人在虛弱的情況下,若感受過多的「外邪」,如風、寒、暑、濕、燥、火入侵人體,或是內邪」痰飲、水濕、瘀血的堆積造成身體不舒服,就該「祛邪排毒」,才能維持健康體魄。而中醫認為,人體受到內外邪侵擾都會出現不同症狀:



風邪:內經:「風者,百病之長也。」臨床上,風邪無所不在,呼吸、汗孔也是風出入的門戶,風邪引起的疾病最廣泛,風可以和多種邪氣結合,與寒結合為風寒、與濕結合成風濕等。


寒邪:有外寒、內寒之分。外寒是寒氣直接作用於肌表,會出現頭痛、身痠、發燒、畏寒、流鼻涕等,稱做「傷寒」;如果長期感受外寒侵襲,積久不散就會傷害人體陽氣,這時就會逐漸變成內寒,影響臟腑,稱作「中寒」。


暑邪:炎熱的氣候或環境,使正氣虛弱者生病。暑性炎熱升散,易使人耗氣傷津,導致氣虛,出現頭暈氣短、神疲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分為傷暑和中暑兩種。補充水分、藥物調理把暑氣趕走。


濕邪:身體因為生活習慣不良、喜吃生冷、長期久坐不運動,造成脾胃虛弱、身體水分代謝不良,體內有濕氣、身體容易浮腫或時常腹瀉,這時候就該「祛除濕邪」改善症狀。


燥邪:有內外燥之分,會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皮膚乾澀等。外燥多發生在秋季,受氣候或環境影響,傷人津液和肺臟;內燥,則指因高熱、嘔吐、腹瀉致津液精血耗傷而生病。外燥侵襲日久,傷及津液精血,亦可形成內燥。


火邪:時常熬夜、喜吃辛辣,造成身體上火的情況,出現口乾舌燥、便祕、嘴破等情形。

7 種生活改善方就能排毒

周宗翰建議,在面對「六邪」的威脅,平時可透過幾種方式來排毒,遠離六邪對健康的侵害。



多做有氧運動:運動可加速身體排汗機制,藉由皮膚排除體內毒素。建議可以透過運動主動排汗,同時也能讓心肺有間歇的衝擊,進而加強排毒效果更顯著。


定時補充水分:喝水可以稀釋體內毒素,減少腎臟負擔;並藉由頻繁排尿,促進新陳代謝,加強毒素排除。每天喝足量的水,能讓身體更輕盈。


多攝取新鮮蔬果、全穀類:新鮮蔬果和全穀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能促進腸胃蠕動、排便順暢,確保腸道健康。


補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促進腸壁蠕動,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生長,加速排除有害物質。建議攝取的時間點以起床空腹時為宜。


多多泡澡:泡澡可增加出汗代謝出有害物質,但不建議皮膚變薄、彈性減退的老年人泡澡,以免引發疲累或心血管疾病。有些人天生不易出汗,也可透過泡澡、蒸氣房、烤箱等方式,讓身體被動出汗。


多吃「白色」的食物:肺臟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可藉由多吃銀耳、百合、白蘿蔔等,有助於排除肺部的毒,對於肺臟的保養很有幫助。


養成排便習慣:養成天天排便的習慣,推薦大家在早上,還沒起床前,先在床上稍微按摩腹部的方式,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排便順暢。

諮詢專家:中醫師 周宗翰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無毒生活正夯!中醫提用 10 種排毒食物幫體內掃毒
香菜是最強抗失智蔬菜!4種蔬菜排毒又護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