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一年中的第 15 個節氣,正式拉開了秋天的序章,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在這個時節,溫度下降速度增快,晝夜溫差逐漸拉大,夏季熱氣已被秋天的冷空氣所取代。
在這個節氣裡,清晨時分水氣容易遇冷而在葉片或枝芽上凝結成成露珠,此外,「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照五行和五色相互對應,秋季屬金,而這個季節的代表顏色是白色,所以便成了「白露」命名的由來。
中醫師陳佳伶表示,進入白露之後,降雨會明顯減少,天氣秋高氣爽,相對來說濕度便會日益下降,此時身體會容易出現乾燥的症狀,例如口唇乾裂、鼻腔乾燥、皮膚乾癢、大便乾結等。
此外,中醫師吳宛容說,白露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度變化最大的一個節氣,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甚至造成流行;且溫度變化對於本有呼吸道疾病、身體關節舊傷、虛寒陽氣不足的患者挑戰較大。
呼吸道疾病患者
吳宛容指出,白露處於冷熱空氣的交替時節,對於直接接觸空氣的呼吸系統稍有挑戰。素有肺系疾病舊疾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或平素心肺功能不佳容易胸悶心悸、喘不過氣的患者,就容易有身體不適的情形產生。
她建議,可適度使用熱毛巾溫潤鼻腔,降低秋燥與冷熱空氣溫差的影響,以避免舊疾復發影響生活品質。若經過適度居家養護仍有不適,出現乾咳等相關症狀,還是要以宣肺藥物如紫苑、杏仁為主方,搭配考量患者體質的中藥治療。
身體關節舊傷患者
低溫對於身體舊傷與關節循環的挑戰會漸漸顯著!常晨起關節僵硬、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齡族群,若出現痠痛、麻痺、繃緊的問題,可以在早上或下午日夜交替時適度以溫水沐浴發病關節,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的效果。
而常肩頸痠痛、媽媽手、五十肩、膝蓋腳踝痠痛的患者們,可以趁這個日夜溫差最大、身體會調動最多能量進行調節的節氣,加強服用活血化瘀、消腫的中藥,以打通關節或末梢處的循環修復,可以顯著縮短痠痛的復原病程。
虛寒陽氣不足患者
平常體質虛寒的患者更需要注意保養。吳宛容提醒,人體有 3 部位特別需要慎防低溫的侵害,分別是肚臍、後背、頭部。因此,在身體感覺稍微受涼時熱敷肚臍、頸部督脈與頭部,是很好的居家保養。
肚臍:又名神闕穴,若受寒整個腹直肌區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之後患者變常會出現如腹瀉、絞痛、痛經等困擾。
後背:主人體之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若在白露不慎遭風邪侵襲,之後全身的運行能量都會收到影響,而導致調節機能的下降。
頭部:受涼容易引發患者頭痛,若在白露時期就有相關症狀出現,入冬後會更加嚴重,甚至有可能發展成長期的緊縮性頭痛。
陳佳伶提到,白露後氣溫變化大,再加上燥邪和風寒日漸強盛,許多疾病容易找上門來,平日需要特別注重「防寒」與「潤燥」來保養身體,多多補充生津養液、滋陰潤肺之品。
緩解秋燥的 3 種養生茶飲
像是木耳、銀耳、秋葵、水梨、甘蔗、蜂蜜、百合等可緩解秋燥,少吃魚蝦海鮮、肥膩的食物,以免過於滋膩造成脾胃虛弱而導致腹瀉。如果平時有飲用養生茶飲的習慣,以下有 3 種茶飲推薦給大家。
桑葉菊花茶
材料:桑葉、菊花各 10 克
作法:將桑葉和菊花放入杯中,用 500cc 熱水沖泡,並加入適量蜂蜜飲用即可。
效用:可緩解秋燥剛起造成的口乾舌燥,有潤肺的效果。
冰糖枸杞燉雪梨
材料:梨子 1 顆、冰糖 1.5 匙、枸杞 10 克、紅棗 3〜4 顆
作法:將材料與 1000 毫升的清水,同時放入電鍋中燉煮,蒸到果肉出水呈現半透明狀即可食用。
效用:可用來滋養肺部,生津止渴,大人小孩都適合。
潤飲茶
材料:西洋參 12 克、天門冬 12 克、紅棗 12 克
作法:材料以 500c.c. 的熱水反覆沖泡
效用:可對抗秋燥與溫差對身體造成的壓力,無論是呼吸道、關節舊傷、虛寒陽氣不足,或是正值轉骨年紀的青少年,都很適合飲用。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白露」養生怎麼做?中醫師提醒:把握 4 關鍵,調養不生病的好體質
明天是「白露」!每天只要按壓 4 穴位就能緩解感冒、喉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