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也會生病!拯救疼痛痼疾,中醫師詳解「浮針」治痛原理、作法、功效及費用


許多人飽受筋膜炎、五十肩、膝關節炎等所苦,使用西醫的各項治療卻遲遲無法緩解。這時,在猶豫是否開刀之際,不妨考慮中醫介入療法,善用中藥、針灸、整復、拔罐、放血、小針刀等,而「浮針」也是個選擇。


師承國際知名肌筋膜疼痛症大師洪章仁教授,擅長運用乾針及浮針治療肌筋膜疼痛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任、中西醫師周立偉表示,當身體痠痛時,大家都關心骨骼、關節、筋膜等問題,殊不知,肌肉也是會生病。

他提到,「肌肉相當容易生病,我常跟病人說,你的疼痛是長時間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肌肉所造成的。就臨床經驗發現,很多慢性疾病的產生、轉移和發展都與肌肉脫不了干係。」

而對於肌肉造成的疼痛,除了被喻為中醫治痠痛的黑科技「小針刀」之外,也建議使用「浮針」治療,若能兩者搭配應用,達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治療疼痛的作用,效果更好。

什麼是新式針灸「浮針」

「浮針」治療,是 1996 年中國中醫學博士符仲華基於對現代解剖學和肌筋膜疼痛症的了解,結合傳統中醫針灸學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針灸治療方式。而台灣則在 2019 年取得醫材認證,可以正式作為治療使用。

周立偉指出,浮針又叫做「新式針灸」,類似復健科的乾針,除了可運用於治療軟組織傷痛,也可以用於內外婦兒科等臨床各科疼痛類疾病,像是失眠、面癱、乾眼症等。

浮針的治療原理

「浮針治療」是藉由浮針鬆動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第一時間解除緊繃的筋膜,讓受傷缺血缺氧分的筋膜和肌肉獲得紓解,直接針對患肌(造成問題的肌肉)做治療,改善身體的痠痛和關節疼痛。

浮針施針部位與傳統不同,不是以傳統穴位為主,而是以傷處附近的緊、僵、硬、滑「患肌」為主。若疼痛為肌肉發炎或攣縮引起,疼痛處周圍會有明顯的緊繃帶,一旦發現「患肌」,透過浮針掃散治療,皆能顯著改善。

浮針治療 4 功效



解除肌肉的緊繃的狀態,改善疼痛。


局部充血修復軟組織,減少沾黏。


配合結構調整,脊椎回復。


調整肌肉狀態,調整肩頸部線條。

使用一次性針具扎進皮膚、針像浮在肌肉表面,在有肌激痛點肌肉周圍或鄰近四肢皮下組織進行「掃散手法」(針如雨刷般於皮下掃傘)的針刺治療,並配合「再灌注活動」(病人做動作,分為主動灌注、被動灌注、借助工具再灌注)。

浮針與針灸比一比

浮針與針灸用針長相不同!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別有 1~9 公分不等的長度,以 90 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刺入穴位,再透過「提插」和「捻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

浮針,則包含針套、軟針管及針芯。周立偉提到,當中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會以小於 30 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

周立偉表示,由於浮針的下針部位在皮下疏鬆組織,並不會傷害肌肉、神經、血管及內臟。病人幾乎沒有痛感,只有些許物理性的拉力,整個治療過程時間不長,約 5~10 分鐘,治療後患部肌肉緊繃感會消除不少,疼痛感也會減緩。

浮針治療的特色是,治療後疼痛會立即減緩。研究表示,軟組織經過浮針療法,能刺激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可快速地紓緩肌筋膜、使肌肉的張力下降,若再搭配內服藥方,效果立竿見影。

浮針療法適應症

頸椎疾患、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及扭挫傷疼痛、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腦中風肢體軟癱、肩周炎(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疾患、腳踝疼痛、慢性頭痛、慢性胃痛、月經痛、其他肌肉或軟組織疼痛等,適用範圍廣泛。

浮針療法的費用

目前浮針療法需自費,健保不給付。周立偉說明,價格會因院所不同而有所差異,多依部位收費,價格大約是 1,000〜1,200 元之間。療程次數要看疾病別而定,平均 3 次即能改善,嚴重疼痛患者可能到 6 次以上。

他提醒,浮針治療建議找專業有經驗、技術佳、有耐心的醫師操作;治療後也應遵照醫師指示,適度的進行功能性伸展與鍛練。如有進針處嚴重疼痛或紅腫,建議儘快回診。

周立偉也呼籲,中醫的浮針療法雖可以紓緩痠痛,但疼痛問儀還是要從根本問題著手,盡量減少 3C 產品使用時間、注意姿勢及維持運動習慣才是保健的不二法門。

諮詢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任 周立偉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難治板機指、媽媽手、五十肩等 1 針就解痛!中醫師詳解「小針刀」治痛原理、好處、費用
身上莫名反覆疼痛是什麼原因?精神科醫師:可能心理引起「心因疼痛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