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教宗方濟各死因曝光!中醫師分享按 3 穴位可預防腦中風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 4 月 21 日病逝,享壽 88 歲。根據梵蒂岡公布的教宗死亡證明,方濟各死因為腦中風和心臟衰竭,去世前已經陷入昏迷。


根據外媒報導,方濟各於 2 月 14 日因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送入羅馬傑梅利醫院接受治療,3 月 23 日出院後返回梵蒂岡休養。此外,曾罹患未對外公開過的動脈高血壓、多發性支氣管擴張和第 2 型糖尿病。

腦中風、心衰竭搶救分秒必爭

不管是腦中風,還是心臟疾病的搶救是分秒必爭的!根據國健署統計,平均每 44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腦中風,每 25 分鐘死於心臟急症,兩種疾病的徵兆完全不同、治療黃金時間也不同,但都是急需要儘速就醫、治療。

其中,腦中風發生率隨年齡增加遞增,55 歲後每增加 10 歲,發生率倍增,死亡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遞增。其實,中風患者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中風再發」,而前些日子,台灣藝人廖峻也因中風入院,更掀起一陣波瀾。

研究:針灸治療可提供一線希望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表示,根據台灣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傳統針灸治療或許能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健康戰役中,提供患者一線希望。

這篇發表於 2015 年《Medicine》期刊的研究,分析了超過三萬名首次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患者,透過台灣全民健保資料進行長達 10 年的追蹤。結果發現,有接受針灸治療的病人,其中風再發風險比未接受針灸者低了約 12%。

林舜穀指出,更令人關注的是,若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進行針灸,其再發風險最低,顯示針灸與西醫治療可能有加成效果。研究中還觀察到,針灸療程次數越多,中風再發風險越低,出現所謂「劑量反應關係」。

他進一步說明,雖然目前尚無隨機對照試驗能完全證實針灸的預防效果,但研究團隊認為,針灸屬於低風險、低成本的輔助療法,值得進一步探索其在中風二次預防中的潛力。

不管是對首次發病,或是反覆中風的患者而言,這項研究提供了另一種可考慮的治療方向。林舜穀提及,面對中風這個沉重的健康威脅,結合中西醫的多元治療,也許能開啟更穩健的康復之路。

而針對中風後恢復期的病患,林舜穀建議,適當刺激特定穴位可望幫助提升身體活動力,促進血液循環,甚至有助於預防中風再發。他特別分享 3 個常用於促進氣血循環與疏通經絡的穴位,可讓中風患者自救。

3 風穴天天按,預防復發有撇步

風市穴(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於大腿外側,當站立自然垂手時,中指指尖所及處即是風市穴。


功效:風市穴主治下肢痿痺、肢體麻木不仁,對於中風後下肢無力、步態不穩有幫助。


按摩方式:
1.坐著或躺下,找到大腿外側風市位置。
2.用手指或拳頭輕輕敲打,或以手掌根部按壓揉動,每次約 3〜5 分鐘,以局部微熱、酸脹為宜。
3.每日可進行 1〜2 次,早晚各一次效果最佳。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



穴位:位於後頸部,枕骨下緣,兩側髮際旁凹陷處,即耳後乳突與頸椎中間的凹陷。


功效:風池為清頭醒腦、疏風通絡要穴,對改善頭暈、視線模糊、頸肩僵硬、中風後語言不清或吞嚥困難等有幫助。


按摩方式:
1.用雙手拇指輕按風池穴,其餘四指固定頭部。
2.以打圈方式揉按約 1~3 分鐘,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3.拍打法則可用指節輕敲穴位,每次 1~2 分鐘,每日進行 2 次,尤其早晨起床後效果更佳。



風門穴(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約兩指幅),左右各一。


功效:有疏風解表、活血通絡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但對於中風後免疫力低下與體表循環不良者也有幫助。


按摩方式:
1.可請家人協助,用手指指腹按壓穴位,每邊各按摩 1~2 分鐘。
2.亦可使用刮痧板或按摩棒輕推刮,順著脊柱兩側自上而下。
3.或以掌根輕拍兩側背部,刺激該區氣血流通,促進免疫與自律神經調節。

諮詢專家: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林舜穀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