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常見清楚紅斑、白色脫屑 … 難治乾癬中醫用 1 藥膏緩解,還能防感染


乾癬,俗稱牛皮癬、銀屑病,是皮膚的免疫疾病,並非一般黴菌感染造成的癬。其病程緩慢且會反覆發作,不具傳染性,但病灶外觀的厚皮屑,嚴重時可能會佈滿全身、皮屑甚至掉滿地,也容易發癢,讓人相當困擾。


乾癬的病因與先天遺傳及後天免疫系統失調。後天因素可能是單一事件或藥物導致免疫系統崩潰,例如,疲勞、睡不好、情緒、感染、感冒、降血壓藥物誘發、疫苗接種等。近年,環境污染多樣且複雜,且飲食中加工食品眾多,也易誘發乾癬。

乾癬病灶症狀相當困擾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吳文誠中醫師表示,典型的皮膚表現為界限清楚的紅斑及白色鱗狀脫屑,紅斑為血管被侵犯,白色鱗狀脫屑是表皮受損的反應。大部分發於四肢伸側、頭皮及軀幹,常對稱發病。

乾癬皮膚特性為上皮增生速率異常增加,以致上皮細胞汰換時間縮短,表皮新陳代謝增加而發炎明顯。初起紅疹邊緣明顯且大小不等,表層銀白色皮屑,患處可能癢或不癢;膚況不穩時會因搔抓造成皮膚創傷,刺激處易長出新病灶。

中西醫合療控制疾病惡化

西醫治療大致分為藥物治療(外用 / 口服)、光照治療、生物製劑。藥物包括類固醇、維生素 D 衍生物等降低皮膚不適,亦可使用 A 酸、抗組織胺等治療。嚴重的乾癬需搭配光照治療和生物製劑,使疾病控制得更好,減少共病發生。

中醫認為,乾癬與「濕熱」相關,吳文誠進一步說明,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解表袪風」為輔,並依照各病患的病情表現偏重不同,予以合適的藥物治療。

若濕熱太重,皮膚較紅,可加重清熱涼血的藥材;若皮膚脫屑明顯,大多兼有血枯的證型,需合併養血潤燥的治法;若膚癢嚴重,則祛風除濕止癢的藥物必須貫穿整個療程,避免搔抓造成二次的皮膚感染。

外用藥膏 1 成分證實有效

吳文誠指出,外用部分可使用袪風清熱的中藥膚於患處,而「青黛」是目前臨床研究對於乾癬有效的藥材,可減緩皮膚增生及發炎。另外,在醫師評估之下,也可配合放血治療改善症狀。

他提醒,外用藥膏只要薄薄塗一層於患處即可,勿塗抹於沒有病灶處;若是頭皮有乾癬侵犯,建議修短頭髮,有助於擦藥吸收效果。如果皮膚出現搔癢,可輕拍或局部冰敷,切勿用力抓癢,並按時修剪指甲以避免抓傷皮膚。

平時應保持情緒平穩及規律生活,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多穿著寬鬆棉質之衣物,減少皮膚摩擦及悶熱不適,防止乾癬發作。飲食上,少吃燒烤炸辣甜、煙酒檳榔等刺激性食物,未經醫師評估勿服補藥或可能刺激免疫系統活化的食物。

清熱涼血茶飲推薦

玉斛二芍飲



材料:玉竹 3 錢、石斛 3 錢、白芍 3 錢、赤芍 3 錢。


做法:3 碗水將藥材一同放入電鍋煮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清熱且有涼血功效。乾癬為慢性皮膚疾病,易造成氣血耗傷,此茶飲藥性溫和,適合長期飲用。

白茅根茶



材料:白茅根 1 兩。


用量及作法:白茅根 1 兩配 5 碗水,沖服或煮水皆可。


功效:可清胃熱且有一點涼血化瘀的作用,茶飲性平和味道甘甜,適合在天氣炎熱,口渴汗多時補充。

吳文誠呼籲,乾癬是頑固且終身的皮膚疾病,常反覆發作或難以痊癒,需要長期治療來改善症狀及控制病情不惡化,治療上必須有耐心。除了中西醫整合治療外,建議要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波動或過大壓力,日常也需避免過度清潔肌膚,以維持生活品質。

諮詢專家: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吳文誠中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